甘肅馬拉松21人遇難!失溫癥多可怕?親歷者描述“生不如死”
因局部地區(qū)天氣突變,22日舉行的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造成21人遇難。21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世界,背后是21個破碎的家庭,讓人淚目。震驚的是風和日麗的天氣中突發(fā)的暴雨怎么也會因低溫癥凍死人?患失溫癥到底是什么感受?一名曾經(jīng)在珠峰大本營患失溫癥的極限運動挑戰(zhàn)者向本報記者透露:那種感受無法描述,生不如死。
失溫癥患者自述只有經(jīng)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的生不如死
王先生是一個自認為身體素質(zhì)很好的人,他也一直喜歡自我挑戰(zhàn),“我曾經(jīng)一直認為人定勝天,自從那次在珠峰患失溫癥后,我再也不這么認為了。”
那是在2018年5月份,王先生一個人去了西藏,準備挑戰(zhàn)珠峰大本營。因為自己身體素質(zhì)不錯,而且也去過很多次西藏,并沒有高原反應,所以也沒有做充足的準備,“我就在當?shù)卣伊藗€司機,開了一輛越野車帶著我一路開到了珠峰5200米的位置。司機就在這里等我,我一個人上山。”
當天早上,王先生覺得胃口不是很好,也沒有吃早飯,穿著一身短袖短褲,就上山了,“當時還找了一個很熟悉路況的當?shù)厝藥乙黄鹕系摹?rdquo;一路上,王先生始終覺得不舒服,“說不上到底哪里不舒服,就是覺得渾身不對勁”。
當他爬到5600米高度時,室外溫度降到了零下20多度,此時王先生僅僅只身著一件短袖汗衫和一條短褲,剛開始很明顯的冷,大約半個小時后之后開始出現(xiàn)麻木的狀態(tài),“整個思維集中在自己身上,對外界一概沒有記憶”。此時王先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(jīng)患了失溫癥,但是他感覺如果強行上山,自己一定撐不住,于是立刻決定下山。
回到車上之后,王先生立刻把自己帶的衣服包裹上,然后又把棉被和司機的棉衣全部裹在自己身上,車上暖氣開到最大,并且飲用了大量的熱水。司機也迅速開車將他們從5200米帶回到了4000米?,F(xiàn)在回想起來,王先生說,當時立刻下山和緊急的保暖措施,為他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。
身體逐漸恢復后,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是患了失溫癥,“那是一種比發(fā)燒要嚴重很多的病,如果沒有采取果斷的措施我很可能就回不來了。”回到家后,王先生將自己的經(jīng)歷說給家人聽,家人聽著他的描述,似乎并沒有很強烈的,“因為那種感受,不是親歷者根本無法體會到,我當時就是一個念頭,生不如死,如果意識再模糊一些,我很可能會自己跳下懸崖。”
“打寒戰(zhàn)”就是輕微失溫暴露在寒冷的環(huán)境下比極寒更危險
到底什么是失溫癥?失溫在醫(yī)學上是指人長期暴露在寒冷的環(huán)境下,身體喪失過多熱量后體溫逐漸降低,生理機能隨之減弱,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的癥狀。失溫癥的癥狀取決于溫度,輕度失溫:體溫在37~35度;中度失溫:體溫在35~33度;重度失溫:體溫在33~30度。
輕度失溫時:手腳已經(jīng)不太靈活了,做事很難保持POSE,動作已經(jīng)變形,此時觀景視物沒問題,走路也還能保持方向,這時發(fā)抖比較厲害(肌肉抖動產(chǎn)生熱量),手指發(fā)僵,無法做精細動作;
中度失溫時:意識有些模糊,但還能勉強維持,動作嚴重變形,走路嚴重歪歪扭扭,注意力無法集中,此時體表已經(jīng)麻木,從輕度失溫開始,身體會將體表供血的毛細血管收縮,保證重要臟器。
合肥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ICU副主任醫(yī)師趙晶晶告訴記者,失溫癥最常出現(xiàn)的情況就是暴露于極低溫的環(huán)境中,比如說登山,山上的溫度很低,沒有及時保暖,體溫核心溫度過低,就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;或者是冬季,喝醉酒了以后倒在很寒冷的地方,體溫過低的也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;還有溺水……
失溫癥有什么緊急處理方式呢?趙晶晶表示,一旦患上失溫癥首先就是盡快地將患者從低溫的環(huán)境中移開,“如果他身上有一些很濕冷的衣物,要第一時間移除。”其次就是要給患者復溫,復溫現(xiàn)在有很多方式,比如說我們物理性復溫,使用復溫毯等等。如果實在不行的話,可以靜脈使用稍微溫度加高一點的液體。
同時,趙晶晶還表示,失溫癥這種病癥,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出現(xiàn)。有經(jīng)驗的人知道,我們平日所說的“打寒戰(zhàn)”(發(fā)抖)是輕微的失溫的癥狀,如果失溫的現(xiàn)象越來越嚴重,身體會停止發(fā)抖。穿著濕衣物、暴露在寒風中,會使得體溫過度降低的風險大大提高。注意,失溫是長期暴露在寒冷的環(huán)境下,而不是極度嚴寒引起的。流動的空氣不斷把熱量由體表移走,這種“風冷效應”使體感溫度在有風時較實際氣溫更低。
所以需要注意的就是防護,“比如說我們在戶外做一些運動的時候,要注意保暖,選擇一些排汗比較快的衣服,因為如果汗液出得特別多的話,就容易造成汗液丟失的時候,帶走大量的體溫。在登山過程中,預防體溫過低除了選擇適當?shù)挠挛锿?,自我保護及搶救、保護失去活動能力的登山者是最重要的防御措施。”
合肥報業(yè)全媒體記者 韓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