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国产婷婷六月天,午夜看看AV在线,五月婷婷久久字幕,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

<menu id="ylvcz"><tbody id="ylvcz"><i id="ylvcz"></i></tbody></menu>

      五月不“飛雪”楊絮去哪了?揭秘合肥的“治絮之戰(zhàn)”

      2021-06-09 15:11:57 來源:江淮晨報

      從暮春進入初夏,暖陽溫柔,繁花似錦。每年此時的合肥人,卻無心欣賞,紛紛捂緊口罩、系上圍巾。這樣的“反季節(jié)操作”,都源于楊絮飛花帶來的“漫天飄雪”。

      為了解決這一群眾急難愁盼的“心頭大事”,2020年5月起,合肥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抓治理,經過審慎研究,拿出了為二環(huán)內所有楊樹截干、替換的全新科學對策。自2020年12月起,全市51995株楊樹完成治理。如今,在市區(qū),“五月飛雪”的白色楊絮茸毛不見了,歷時十幾年的飄絮困擾得到基本解決。

      “綠化功臣”帶來的“愁絮”

      一到5月全城“飄雪”是合肥人對楊絮揮之不去的印象。太湖路開百貨商店的王老板回憶起幾年前漫天飄絮的場景,直言“那兩個星期生意都沒法做”。

      清溪路上的緣聚堂酒店是十幾年的老字號,在楊絮紛飛的近十年里,老板娘劉愛玲直言“苦不堪言”。“都說春天萬物復蘇,但是每到5月中下旬我們就開始緊張,楊絮一飄起來防不勝防,飯店門都不敢開。每年那半個多月,桌子上一層絨毛。”劉愛玲說,自己也是幾乎年年過敏,解決楊絮問題成了這幾年周邊商家心頭的一樁大事。

      時間回溯至2006年,為了讓市民擁有綠色健康的生活,合肥市啟動綠化大會戰(zhàn)。意楊(以下稱楊樹)作為一種鄉(xiāng)土樹種,具有適應性強、生長速度快、易于成活、種養(yǎng)成本低等優(yōu)勢。2006年起,城區(qū)部分主次干道、防護林等開始種植楊樹,直至2011年以后基本停止。

      據各區(qū)統(tǒng)計,至2018年,城區(qū)園林綠化楊樹約16.4萬株(包括道路綠化、防護林綠化、河道綠化和公園綠化等),其中道路綠化楊樹約12.2萬株。楊樹的種植,使城市綠量得到了較快增加。樹干挺直,葉大蔭濃,景觀效果好的楊樹,成了合肥綠化的“功臣”“干將”。

      然而,由于楊樹根系淺、樹高冠大,遇到大雨強風天氣易倒伏,存在安全隱患。同時,隨著楊樹進入生長旺盛期,會在每年四五月繁殖季節(jié)時開花,大量楊絮飄滿全城,給市民生活造成影響,也帶來了火災隱患。自2015年起,多種形式的反映渠道中,“楊絮擾民”逐漸成為投訴、建議的一大重點項。

      “治絮之戰(zhàn)” 持續(xù)十余年

      而楊樹帶來的“愁絮”,在全國眾多城市都是難解之題。其實最近十余年來,合肥市也曾從多個方面入手對楊絮進行防治。2012年開始,政府投資的綠化項目一律不用楊樹,2015年重新修訂《合肥市綠化施工導則》,將楊樹從“植物配置標準”中去除。城市新建道路的綠化,一律不種植楊樹。

      自2016年起,合肥市林園局每年均下發(fā)通知,布置推進隱患、飛絮治理。另一方面在道路改造提升以及市政建設中,合肥市也在逐步更換楊樹,減少存量。

      2017年,桐城路部分楊樹更新為楸樹。

      2018年,太湖路存在安全隱患的楊樹被短截。

      2019年,全市通過堵源頭、減存量、治隱患、防飛絮等方式,治理楊樹約1.1萬株。

      能不能科學治絮,保留綠色,不要飛絮?

      青島、成都等城市就請來園林專家為楊樹分“男女”,給雌樹注射飛絮抑制劑,減少花芽形成,降低飛絮。這種方法合肥也嘗試過,逍遙津公園等多處就曾試點為楊樹注射“避孕針”,在楊樹花芽分化時或花芽分化初期用藥劑改變楊樹自身生理功能、性狀,控制楊樹飛絮的形成。合肥還曾小范圍在飛絮期對楊樹樹冠進行修剪,減少楊絮形成。而蕪湖路、徽州大道在飛絮驟起的日子里,灑水車、高壓水槍時時出動,將空氣中的飛絮清洗……

      省林科院樹木專家胡一民教授介紹,上述方法都存在成本高、不能根除、治標不治本等弊端。“以雌性楊樹注入抑制藥劑為例,合肥市逍遙津公園、包公園等多處都進行過嘗試。依據不同楊樹的體量,所要用到的藥劑數(shù)量不同,一般在1-2針左右。在每棵樹上的藥劑成本最多達到60元,并且每兩年需注射一次,成本過高。”

      雌株會飄絮,那全部種上雄株不就好了?曾經幼苗期的楊樹雌雄難分,成了一大難題。但隨著技術的進步,目前定向培育已經可以篩選出雄性無性系楊樹苗,但雄楊樹也有較多花粉,對于花粉過敏的市民而言,雄性楊樹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,同樣無法徹底解決問題。

      “急難愁盼”背水一戰(zhàn)

      “解決飛絮”成為市委、市政府首要解決的民生難題之一。

      2020年5月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虞愛華就冒雨在南一環(huán)路、太湖路等地調研,現(xiàn)場了解楊絮的成因、飛絮的時段、已采取的措施等,與林園、城管等部門和基層單位負責人商討有效治理辦法,要求用行之有效的舉措,積極穩(wěn)妥解決意楊飛絮問題。

      ,虞愛華提出:“讓群眾獲得感再增強。從今年起,要有序推進,逐步解決城區(qū)意楊飛絮等問題。”城區(qū)楊絮治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。

      2021年初“楊樹治理”,同時也納入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。自學黨史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,“解決飄絮”成了為合肥市民服務的一項重點工作。

      嚴謹論證,果斷實施!為認真貫徹市委“從今年起,有序推進、逐步解決城區(qū)意楊飛絮問題”要求,合肥市高度重視楊絮治理工作,在借鑒太湖路治理經驗基礎上,認真調研,全面排查城市楊樹基數(shù),制定了“短截修剪,有序更新”的策略。

      “先開展二環(huán)內全面治理工作,后進行二環(huán)外逐步治理工作,以單位、小區(qū)內楊樹,道路兩側、公園(游園)周邊靠近小區(qū)、學校、醫(yī)院等為治理重點;時間為秋冬季樹木落葉休眠期間實施的方案。”同時,制定印發(fā)了《關于楊樹安全隱患治理的通知》《關于二環(huán)外城區(qū)楊樹治理的通知》等文件推進治理。

      2020年9月,合肥召開楊絮整治推進會,確定了整套楊樹整形修剪技術規(guī)程,截斷、更換成為楊樹治理的主要手段,隨后發(fā)布楊樹治理方案。

      從2020年12月開始,合肥市在二環(huán)內區(qū)域開展意楊飛絮治理集中專項行動,經過四個月連續(xù)奮戰(zhàn),至今年3月底,二環(huán)內所有楊樹進行短截,困擾合肥人十幾年的“楊絮飛雪”問題得到“根治”。

      記者從合肥市林園局了解到,盡管二環(huán)內已完成楊絮治理,但偶爾有少量楊絮也屬正常現(xiàn)象。目前,楊樹短截只是治理楊絮的第一步,接下來合肥市計劃有序地進行城市內楊樹更換。按照道路設計規(guī)劃的具體情況,逐步將楊樹換成不易飄絮、影響較小的其他鄉(xiāng)土樹種。

      ■延伸閱讀 “治絮之策”源于一場臺風

      2018年8月16日至18日,受臺風“溫比亞”影響,暴雨大風造成城區(qū)樹木倒伏925株(主要是楊樹),包河區(qū)太湖路上的楊樹更是受災嚴重。

      “路南邊的一棵楊樹被吹倒,直接壓在了馬路上,導致交通一度阻塞。”提及2018年對太湖路上700株楊樹進行截斷工作的緣由,彼時在包河區(qū)農林水務局綠化管理處工作的周寧,至今記憶猶新。

      截斷并不是一股腦兒將樹砍伐,而是留出科學生長長度后進行頂端截斷。“當時統(tǒng)一給樹木保留7-8米的樹干,截斷后及時涂抹防腐試劑,確保樹木能夠存活發(fā)芽。”

      三年多過去了,太湖路上被“剃平頭”的楊樹紛紛健康地長出了新的樹冠。不僅不再飄絮,反而為城市道路綠化增添別樣風情。

      走在太湖路上,原本5月早已漫天的楊絮已“無影無蹤”。

      ■專家科普

      “短截”的楊樹約五年內不飛絮

      被短截后的楊樹,能正常生長嗎?

      記者從合肥市林業(yè)和園林局了解到,短截后的楊樹,都會進行精心養(yǎng)護。除了在第一時間為截斷傷口上藥外,各區(qū)都委派專業(yè)的養(yǎng)護隊伍進行楊樹定期觀察。

      至2021年3月28日,共治理51995株,全面完成年度治理任務;至4月25日,截干楊樹發(fā)芽率約為90%,長勢良好。“目前考察情況良好,不少楊樹的截斷面已經萌發(fā)了新芽。”下一步,林園局將持續(xù)加強技術指導,確保樹木成活和綠化景觀效果。

      “截斷是目前最為直接、最為速效的減少楊絮方法,是合肥市率先實施的果斷措施,為及時、及早在城區(qū)更換其他鄉(xiāng)土樹種提供了時間,一勞永逸。”

      胡一民介紹,楊樹一般6~10年達到成熟年齡,開始開花結實。楊樹截干治理是從主干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處截斷,實施截干后至少可以延遲5年方可再次開花,借此機會逐步更換其他不飄絮的優(yōu)良綠化樹種。比如:七葉樹、椴樹、巨紫荊、櫸樹、樸樹、黃連木等鄉(xiāng)土樹種。

      然而截斷是否會對楊樹造成損害?胡一民表示,盡管不排除這種可能,但楊樹的愈傷能力強,只要對截斷傷口進行及時處理,涂抹傷口愈合劑,一般都能正常發(fā)芽長枝。

      截斷后的楊樹可能作為木材的效用差了一些,但在道路綠化、生存養(yǎng)護方面的影響并不大。“首先還是要考慮市民的健康問題,不能影響安全出行。”

      ■治絮故事

      十天沒睡過一個整夜覺沒有飛絮,就值了!

      “以二環(huán)內區(qū)域為重點,進行全面治理,除截斷外,部分區(qū)域依據道路情況進行樹種更換。”接到全力治理楊樹的命令,各城區(qū)即刻對轄區(qū)內的楊樹情況進行統(tǒng)計分析。適宜替換的大約多少棵、可替換成什么樹種,不可替換的需要從什么位置截斷,什么時間點適宜作業(yè)?園林、城管多部門協(xié)同作業(yè),一場合肥楊絮消滅戰(zhàn)在寒冬打響!

      左邊是快車道、右邊是居民區(qū),包河區(qū)宿松路上從績溪路至南二環(huán)路段的710棵楊樹,去年年底開啟了“剃頭”工程。按市林園局要求,每株楊樹從第一分枝點進行短截,總體高度不低于6米。“難度非常大”成為包河區(qū)城市管理局道路綠化科工作人員吳天祥和施工人員的第一感受。

      既要盡快完工,不造成過往車輛的行駛障礙,又要避開居民休息時間,不能施工擾民。此外樹下還是市民臨時停車位,還要防止掉落的樹枝砸到車輛。登高車、吊車、垃圾清運車、專業(yè)伐木抓機齊上陣,全員參與現(xiàn)場作業(yè),僅用一周時間,這一路段的楊樹截斷便完成了。

      “楊樹截斷的第一步已經完成,接下來就是仔細養(yǎng)護傷口,防止小蟲害影響,為楊樹萌蘗更新提供養(yǎng)分。”又到曾經的楊絮爆發(fā)期,而此刻的宿松路上,710棵楊樹頂端正冒著綠芽,沒有漫天飛絮,只有鮮嫩的綠意煥發(fā)新生機。

      同樣面臨老城區(qū)治理楊樹難題的,還有蜀山區(qū)城管局園林科的工作人員。按文件要求,結合道路的實際情況,清溪路自西一環(huán)至肥西路這一段的86棵楊樹,需要全部替換成長得慢、不飛絮、對周圍市民影響小的櫸樹。橫跨老城區(qū),施工過程必然困難重重。

      為了防止有行人車輛誤入被樹木砸傷,一個多星期夜晚都有人現(xiàn)場駐守,確保施工場地無外人進入。從將被土球包裹的楊樹連根遷移到重新栽上紅櫸樹苗,十天里蜀山區(qū)城管局園林科支部書記吳德峰沒睡過一個整夜覺。“白天車輛行人太多,施工有安全隱患。每晚9點至凌晨2點,才是我們的施工時段。”

      盡管如今回憶起來,依然感嘆施工艱難,但看著如今櫸樹苗迎風生長,楊絮不見蹤影,吳德峰說還是值得的。楊樹治理到了自己門前,飽受清溪路楊絮之苦的劉愛玲忍不住說,1月份看見移栽楊樹的時候,別提有多高興了,周邊很多商戶都自發(fā)去路邊幫忙收拾樹枝、雜葉。“政府真是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!”合肥報業(yè)全媒體記者 孫皞乾/文 高博

      原標題:揭秘合肥的“治絮之戰(zhàn)”
      【版權及免責聲明】 [此文系轉載,來源于江淮晨報,版權歸屬原作者]